被软银追捧的WeWork估值腰斩,IPO之路能否顺利?
报道中也表明,据美信金融美国合伙人Sunnie Li介绍,上市前买卖老股属于正常现象,是私下提前退出的一种方式,卖家标价不代表公司态度,也不代表上市定价。但是估值腰斩的确印证了此前业界对WeWork估值的质疑。
WeWork创始人 Adam Neumann(本文中文译为“诺依曼”)于今年4月在一份声明中透露,WeWork已于去年12月向美国证监会(SEC)递交了招股书,当时有相关人士表示,WeWork的IPO预计将成为仅次Uber之后最大的一个。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判断,在于WeWork自成立以来曾进行了多轮融资。
2016年3月,在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牵头的一次融资中,WeWork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60亿美元;2017年,软银宣布最多注资40亿美元,WeWork估值超200亿美元;2018年7月,WeWork宣布中国WeWork获得由挚信资本、淡马锡控股、软银集团、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领投的共计五亿美元B轮融资;今年1月,软银再次对WeWork增资60亿美元,这项投资包括软银2018年4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(10亿美元的可兑换票据和30亿美元的认股权证)。
至于WeWork的运营模式,它的主营业务是共享办公,基本模式是公司首先长租商业地产,然后再以短租的形式租赁给初创公司,赚取长租和短租之间的价差。今年二月,WeWork宣布品牌更名为“The We Company”,将建立WeWork、WeLive和WeGrow三条不同的业务线,扩展WeWork目前在以下领域的努力。
据了解,从2018年开始,WeWork就进行了多元化的业务尝试,例如推出WeLive品牌,准备进军住宅租赁市场;另外,WeWork也推出了全球房地产收购与管理平台ARK,该平台将专注于全球门户城市和高增长二级市场的房地产资产收购、开发与管理,这一平台启动的资金规模为29亿美元。一边是共享办公利润疲软,一边是不断加码的业务拓展,这或许正是WeWork亏损的原因所在。
WeWork创始人和CEO诺依曼的一些做法,也让投资人对WeWork持怀疑态度,今年7月诺依曼还陷入了“套现”传闻。根据TechCrunch 7月份的报道,创始人兼CEO诺依曼在IPO之前已经从公司获得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。2018年诺依曼也曾对外吹嘘过他本人出售1亿美元WeWork股票的经历。
还有资料称,WeWork在曼哈顿开办了一所名为WeGrow的私立小学,并在2016年收购了一家生产冲浪泳池的公司42%的股份(诺依曼十分喜欢冲浪),其还在近两年投资了很多和WeWork主营业务关联性没那么强的公司,引起争议。
另外,诺依曼还被指利用WeWork“牟利”,根据公开记录和知情人士的说法,自从9年前创立WeWork以来,诺伊曼一直在房地产领域大举投资,至少花了8000多万美元购买了至少五套住房,这些房产有的会租给WeWork收取租金。他的其他投资包括商业地产和初创企业的股份,包括一家医用大麻公司。
今年3月,WeWork宣布裁员大约300名员工,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%。受裁员影响的部门包括美国WeWork的工程技术团队、产品和用户体验设计部门。裁员的理由是公司在新一轮招聘计划之前的调整。而今年WeWork又宣布计划增加6000名新员工。
就是在利润亏损的情况下,WeWork依然在强撑着拓展版图,PropTech研习社援引Crunchbase数据,截至
2019年8月底,WeWork一共收购了17家企业,自2017年起,WeWork收购步伐明显加快。在这些企业中,有两家是联合办公——裸心社和Spacemob,这是WeWork为了快速进入亚洲市场而采取的纵向并购策略。其余15家企业则涵盖建筑BIM、营销服务、企业服务、社交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其中大部分被并购企业与空间服务直接相关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